department

系所

系所簡介

國立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1970年5月在台復系,原名外國語文學系,現名英美語文學系,並自1994年增設碩士班。系師資陣容堅強,學術活力豐沛,研究領域多樣且深入,課程內容翻新,進行兼顧新舊觀點的人文科學跨領域研究及教學。

成立宗旨

大學部宗旨

以在社會及歷史脈絡中閱讀文本為核心,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及思辨能力,培養其從事語言、文化、文學研究之基礎能力以及興趣。

研究所宗旨

以跨領域的學術思考與整合為核心,一方面為有心進一步求取博士學位的碩士生作準備,另一方面培育具有開闊視野的文學與文化研究人才。

系所特色

多元豐富的課程設計、優異的學術研究表現、活潑的學習環境、開明民主的系務運作,高度網路化的行政支援。本系以最民主的學風著稱:在學生學習上,本系並無系必修課程,只需完成系必選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在開課課群中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課程規劃並重專業實用和學術批判,全心調教具有人文精神和社會關懷的學生;在學術研究上,鼓勵且支持系上教師自主凝聚的特色學術團隊「性/別研究室」、「電影文化研究室」及「戲劇暨表演研究室」。在系所組織結構上,設有各種分工委員會,由教師自願選擇參加,相互推舉各會召集人,以合議方式共同經營系所業務。

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符合社會需求與潮流

二十一世紀的學生所面臨的是一個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人類活動也更加複雜的世界,在這個時代的個人除了需要紮實的基本學能之外,往往還需要兼擅數個專長,一個大學科系提供與其專業相關的教育,一個大學的整體資源提供學生培養多種專長的環境。除此以外,學生更需要具備軟性實力,軟性實力顯示在個人身上就是溝通、領導、協作、創意,人文學科的訓練也應該以軟性實力為核心價值,本系的訓練目標以及核心能力設定反映這個潮流,強調擴展學習層面,培育多方能力,在培育學生學問基礎的同時,也透過實務活動訓練其軟性實力、擴展有能力自省而向外求索開放心胸。

課程規劃與特色

大學部

1990年以來,因應台灣的英語教學環境變遷與全球化重新編整的大趨勢,本系持續推動前瞻性的課程改革。大學部課程區分為語言訓練類及專業學科類,語言訓練類至少須修滿30學分,專業學科類至少須修滿48學分。當英文能力已成為底線而本系新進學生的英文程度屬於國內頂尖時,本系語言訓練課發展更為豐富和務實的內涵,例如影像分析寫作、文學分析寫作、商用英文與寫作、英文創作、閱讀與文化常識、戲劇表演、專業溝通技巧、電影翻譯、媒體閱讀。在專業學科方面,我們的課程設計不但包含既有的西方和英美經典研究,更以在地反思觀點重新認識些經典的文化史及地緣政治的意涵,一方面與最新的跨學科研究趨勢接軌,一方面讓學生對英語文及其文化有歷史縱深的了解,一方面也對他們在地的英語文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英語文有一個宏觀的視野。本系的課程設計既反映在文學、文化與思想性的課程,也反映在基礎訓練課程。前者所注重的批判思考訓練與後者所注重的詮釋、申論、分析能力訓練,彼此互補。此外,一般傳統英/外文系較少提供的文化研究領域的課程也構成本系的新特色,電影、性/別、表演等方面的課程不但反映本系老師學術研究的深刻反思,更提供學生開放性思考的比較研究的平台,以本土社會為立足點,面向亞洲和遽變中的世界。

研究所

開課以涵蓋性為主要考量,文學文化並重,多以專題討論形式進行,採跨學科的進路,積極建構新世代人文研究的知識解殖與社會實踐。基礎課程三門:論文寫作與研究方法、文學/文化理論導讀和文化研究概論;進階課程則區分為文學研究、性/別研究、電影與表演研究三個課程群,以反映教師學術研究方向並納入新思潮、新議題,如手稿研究、情感研究、冷戰研究、文化產業與政策。本系也從103學年度開始施行「五年修讀學、碩士學位」方案,學生在大學期間讀本系或其他研究所課程可抵免18學分,自實施以來已吸引數名優秀學生留在本系深造,而我們也推出畢業論文多元書寫方案,在傳統單篇學術論文外提供兼容翻譯、創作、評著書目的多樣書寫管道。另方面,性/別研究室主持的跨校「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不僅吸引清大、交大、陽明學生到中央修課,也有眾多國際生在本系老師指導下攻讀碩士學位。

教育目標與重點發展

語 言

培養學生堅實的英文能力和國際視野,養成優秀的英語、文學、文化研究人才。

思 辨

創造各種挑戰的學習及思考方式,激發學生潛能,建立個人自信與專才。

對 話

提供多元活潑的學習環境,啟發學生仔細觀察、深入分析、自由思辨、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實 踐

組織學生參與實務練習與活動,引領學生實踐學以致用。

系所「核心能力」